前幾天一位朋友忽然問我:是否願意教她英文,我告訴她這是我15年前的工作。這個意外的需求提醒了我,何不將在台灣、加拿大與美國接觸到的英文學習經驗統整一下,分享給在上班又想學習英文的人呢?
![]() |
photo by GotCredit |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認清一個事實,學習語言就像羅馬一樣並非一天所造成的,學好任何一種語言都必須透過不間斷的學習,在日積月累中逐步取得成果。就如同我們學習中文一樣,打從娘胎就開始聽中文、出生後開始牙牙學語講中文、識中文字、讀中文書、練習中文字到能寫中文文章,這樣一路走來少說也要十年的光陰,中文才有一個基礎;那我們又怎麼能期待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學會一種語言達到能自由表達並上台演講的程度呢?這根本就是一種痴心妄想。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溝通,不用害怕從最簡單的問候開始,記得我第一次到加拿大時,已經19歲了,學習英文少說也有7年的時間,居然連一句 "How are you doing ?" 的問候句都聽不懂,因為我只會 "How are you ?" 當時的我可能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並沒有為連一句問候語都不懂而感到氣餒或不好意思,反而就這樣開始了我的“亂講英文”生活。不論遇見的人來自哪裡或甚至一樣是來自台灣的同學在聊天,就是堅持自己使用英文;因為我到加拿大來就是要學英文的,我得為自己創造英文環境。相信到過加拿大的人都瞭解,基本上在加拿大生活中文也會通,也有華人在加拿大居住了30年只講中文卻不會講英文或法文。說穿了,其實英文環境就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生活。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溝通,不用害怕從最簡單的問候開始,記得我第一次到加拿大時,已經19歲了,學習英文少說也有7年的時間,居然連一句 "How are you doing ?" 的問候句都聽不懂,因為我只會 "How are you ?" 當時的我可能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並沒有為連一句問候語都不懂而感到氣餒或不好意思,反而就這樣開始了我的“亂講英文”生活。不論遇見的人來自哪裡或甚至一樣是來自台灣的同學在聊天,就是堅持自己使用英文;因為我到加拿大來就是要學英文的,我得為自己創造英文環境。相信到過加拿大的人都瞭解,基本上在加拿大生活中文也會通,也有華人在加拿大居住了30年只講中文卻不會講英文或法文。說穿了,其實英文環境就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生活。
既然學習英文需要積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能對英文保持高度的興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要選擇自己感到有興趣的題材來學習,例如:非常喜歡看流行資訊,就可以選擇看英文版的流行雜誌、看英文流行資訊頻道...等;如果喜歡看連續劇就看英文肥皂劇;喜歡某個美國偶像,就看英文的介紹或訪談影片,這樣學習英文就變成一舉兩得,一來可以學英文,二來可以滿足自己的興趣,自然而然英文就在生活中了。
只要題材感興趣,我們就會有意願用英文聽、用英文看,就比較容易持續進行,不再認為是一種學習,久了也就成為一種習慣,甚至就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好比我們從不會認為看中文偶像劇是一種學習,只是現在改看英文版的偶像劇了,所以學習英文就是要先找到自己喜歡的題材就對了。
我們非常幸運活在這個資訊取得容易的時代,在網上就能輕易找到我們有興趣題材的英文資料來學習;甚至有很多免費的APP可以下載,同時還可以紀錄自己學習的進度與頻率。所以我和這位想學習英文的朋友分享,基本上想學習英文真的不需要來找我上課或根本也不一定需要去上課,只需要自己願意創造英文環境,讓英文融入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中,就可以輕鬆學英文了。
朋友又問我,如果不去上課,那自己又如何創造英文環境,並安排英文課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呢?
我們都知道學習語言,不外乎就是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著手,我就集結幾個好朋友學習英文的心得,也簡單地以聽、說、讀、寫四個方向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與大家分享。
隨時隨地 聽:
創造『聽』的英文環境,隨時隨地都盡可能打開自己喜歡題材的英文CD、有聲書、廣播或電視,例如在開車、煮飯、洗澡、晾衣服...等時間都播放,即使我們並未專心在聽英文內容,但可以透過多聽,讓我們熟悉英文的語調與詞句,就像聽音樂會熟悉音感的道理是相同的,第一聽多了就會變得容易理解,第二等到自己想要說時,就會變得自然脫口而出。
建議頻率:隨時隨地可行的空間與時間盡量播放英文
跟著影片 說:
提供自己『說』英文的機會,選一個自己喜歡題材或人物的英文影片,例如:電影、影集、綜藝節目、訪談或演講...等。可以重複看同一個影片,或是選相似題材或同類型的英文影片。
提供自己『說』英文的機會,選一個自己喜歡題材或人物的英文影片,例如:電影、影集、綜藝節目、訪談或演講...等。可以重複看同一個影片,或是選相似題材或同類型的英文影片。
曾經有個朋友就重複看過一部電影28次,除了他喜歡這部片以外,他主要的目的就是學英文。他問我:你想想從一部電影中可以學習到多少個單字和句子?對喔!如果學會劇中的所有對話內容,將會是個多麼可觀的數字。尤其,現在更方便了,看影片時可以加上英文字幕,例如:在看同一影片的頭3~5遍,可以先透過英文字幕來幫助我們學習單字與句子,漸漸看懂了,再將字幕關掉,到最後即使沒有字幕也會懂了;同時在看的時候,我們可以模仿裡面自己喜歡人物的說話語氣、語調、用詞與用句跟著一起大聲說,我們也就在看影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強化了聽力與說的能力。
建議頻率:每週一~二次,每次時間至少30分鐘
感興趣 閱讀:
『讀』出自己看英文的習慣,看任何自己喜歡的英文內容,例如:報紙、雜誌、小說、漫畫、部落格、英文網站...等。不需要拘任何形式的英文資訊,重點在於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可以。多讀多看自然就會習慣,看到不懂的單字你想查字典就查,不想查也沒關係,因為同一文章多看幾次或文章看多習慣了,慢慢的就會瞭解前後文內容的意義。就像以上的“跟著影片 說”相同,我們可以選擇同一篇文章多看幾次做深度閱讀,或者是每篇只看一次但大量的閱讀,也就是做廣度的閱讀。讀多了就會養成一種閱讀英文的習慣,我們的英文能夠不進步嗎?
建議頻率:每週一~二次,每次時間至少30分鐘
每天動手 寫:
用英文『寫』出自己的精采人生,寫日記或寫任何自己喜歡的題材內容;在寫的過程中,我們自然就會思考,開始運用單字學習句子。盡量的寫不要停下來,只要先用我們會的單字就好,不需要去擔心文法或句子,當然還是一樣想查字典就查吧!也不需要糾結每次寫日記或文章的長短,寫多了肯定就會進步;更不需要擔心寫得好或不好,日積月累下來肯定會越寫越好。
建議頻率:每週二~五篇,長短不拘
以上可以適用在任何英文程度的人身上,也許程度好的人只需要看3遍,程度稍差的人也可以看20遍學會一樣的內容。實際上,聽、說、讀、寫是環環相扣的,每天我們所行動的任何一個生活環節都可以提升英文程度,只要花時間在英文上,自然就會有成果。
事實上,任何學習還是在於自己是否有意願,因此學習的動機是非常重要。
了解為什麼想學習英文是啟動學習的第一步,因為動機是學習動力的源頭;動機不需要是什麼冠冕堂皇的人生大理由,甚至可以是為了一個與朋友的賭注,最重要的是自身要確實明白地了解自己的動機。有個朋友,她學習日文的原因很單純:希望到日本住民宿時,可以用日文和主人聊上天;就這樣她已經學了5年的日文,而且還在持續中。
事實上,任何學習還是在於自己是否有意願,因此學習的動機是非常重要。
了解為什麼想學習英文是啟動學習的第一步,因為動機是學習動力的源頭;動機不需要是什麼冠冕堂皇的人生大理由,甚至可以是為了一個與朋友的賭注,最重要的是自身要確實明白地了解自己的動機。有個朋友,她學習日文的原因很單純:希望到日本住民宿時,可以用日文和主人聊上天;就這樣她已經學了5年的日文,而且還在持續中。
有了明確的動機,加上有興趣的主題,而以上所分享的聽、說、讀、寫方法,與其說是為自己安排英文課程,倒不如想像是為自己安排生活,相信聽廣播、看影片、閱讀報章雜誌書籍和寫日記,都可能是你我每天生活中原本就會做的事,我們何不就輕鬆地將這些英文的聽、說、讀、寫練習變成下班後的興趣安排在生活中呢?
相信有一天,回頭看,你將會訝異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了!
相信有一天,回頭看,你將會訝異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