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如何看待專案管理,作為驅動未來創新的利器

 專案管理在企業裡是個老牌的管理工具,聽起來一點也不新奇,更不稀有,但真要耍得漂亮、運用的順暢,除了基本技術外,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人,畢竟是人在使用管理工具,而非人被管理工具所使用。


但現實經驗中,許多人卻常因個人態度而曲解了專案管理,反將專案管理的優點視為缺點,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情況;但只要換個角度來看待專案管理,就會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1.公司使用專案管理作為管理工具: 
若個人認定是被迫使用,即演變成排斥專案管理的心態,因而無法客觀衡量專案管理工具。
換個角度試想:無論如何,任何一家企業需要一套有邏輯系統性又簡單的管理工具來治理,不是嗎?

2.專案系統性的管理流程:
如果個人先入為主的認定,系統性流程僅是徒增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就無法真正認識專案管理流程設定的緣由與好處。
換個角度試想:任何一種協同團隊工作的管理工具,勢必要有系統化的流程,來使團隊清楚看到工作項目與進度,表象上似乎增加了工作量,實際上是將各個工作明確化、透明化,進而提升團隊共同的效率。

3.專案需設定目標與計畫工作:
若是個人認為目標與工作是不可變更,將使得專案不具有彈性、更不靈活。
換個角度試想:專案的目標可視需要進行切割成為階段性目標,隨著情況與時間成為動態的目標,相對的工作也就依著短期的動態目標進行計畫。

4.專案將工作職責明確化:
人容易因爲背負責任,而使得一股莫名的壓力油然而生。
換個角度試想:工作原本就存在,透過專案只是讓工作職責更加清晰,藉由專案將更加容易看到個人的成績,以及團隊的成果。

5.專案將活動排程透明化:
人會因感到工作被監控而產生不悅。
換個角度試想:這是場團隊的戰役,透明的活動排程,將有助於團隊更清楚知道工作的進度,以及需要彼此協助之處,這都有利於工作的完善。

我們無法改變現況,只能順應現況來進行所需要或能夠做的事情,但無論這世界如何改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一把好刀,又要如何做出一桌好菜呢?就客觀層面來說,專案管理是當前最基本且易於上手的系統性管理工具,如果運用混合hybrid及敏捷兩種專案管理方法,在應對外部生態與內部調整更是具有彈性,對於新創或轉型企業來說,這不僅可以讓組織踏出改變的第一步,更可以輕鬆的態度來面對未知的未來,同時也驅動了未來創新的任何可能性。

張貼留言

 
A Project Life 夢想適時起飛 © 2019 - Designed by Templateism.com